2020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动向
(1) 2020年,新高考在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正式落地。在新高考改革的总体框架下,第二批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四省市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,制定了不同的实行方案,具体如下:
省份 | 考试科目 | 赋分方式 | 外语考试次数 | 志愿填报 |
北京 | 3+3 | 三分一段 | 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 | 普通批队按照平行志愿投档,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,设置16个本科和20个专科志愿 |
天津 | 3+3 | 三分一段 | 2次考试机会 | 普遍本科仅设一个批次,分为A,B两个阶段,专科也为个志愿 |
山 东 | 3+3 | 一分一段 | 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 | 常规批实行以“专业(专业类)十学校“为单位的平行志愿式。1个“专业(专业类)+学校"为1个志愿单位。考生每次 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,可以填满所有志愿,也可 选择填报部分志愿、第1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,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二段统计考生(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)填报 本、专科志愿。 |
海南 | 3+3 | 以标准分呈现 | 2次考试机会 | 从2020年起,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,按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|
(2)浙江调整新高考改革方案,平稳中不断完善。
2020年6月,浙江省对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调整,坚持了高考改革的大方向,本着实事求是的(原则,对之前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,具体见下表。
完善改革试点方案的具体措施
序号 | 具体措施 | 实施时间 |
1 | 高中学考按年级定时定科统一安排、同一年级统一科目统一时间开考 | 2020年人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|
2 | 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 | 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|
3 | 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由3分改为1分 | 2022年1月选考起实施 |
4 | 录取分段由三段改为两段 | 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|
5 | 语文、数学科目和外语一样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| 2023年起实施 |
6 | 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.由省统一标准、市县组织实施,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实施 | 2022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|
(3)新高考继续推行大类招生,全面带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。
新高考改革地区均以专业为核心进行志愿填报,为保障录取工作,促使各高校不得不合并专业,进行大类招生,以确保生源充足。大类招生、无意间推动了大类培养与通识教育在高校的照利展开。
以浙江为例。2020年拟在浙江招生的1023所本科高校中,有326所采用了大类招生,占比将近1/3、
然而,不同层次的高校采用大类招生的比例差异较大,高水平高校采用的范围更广。2020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中,90. 48%的世界 一 流 大学建设高校采用了大类招生,世界 一 流 学科建设高校的这一比例为67. 35%,而采用大类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仅有23.9%。
(4)高校加强对学生选考科目的限制,遏制功利性选科倾向。
新高考改革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权,但却遭遇学生与家长的功利算计,出现了物理选考人数的下降。为扭转这种情况,第三批启动的8省市均采取了限制选择的“3+1+2”模式,即考生必须在物理与历史中限选一门。此外,教育部也下发了《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),加强了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选考科目的限制。各地教育部门也鼓励高校根据自身专业要求,加强对选科科目的限制,以 最 大 程度遏制这种功利的选科倾向。
(5)优化综合评价招生,高考成绩占比明显提升。
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探索,综合评价招生因为其复杂性,一直在审慎推进中,总体上占比还比较小,在最早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上海、浙江,综合评价招生规模近两年变化不大,较为稳定。在2020年新高考落地实施的山东,综合评价招生的计划数为1880人。
据统计,2020年在上海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各高校,高考成绩占比普遍从2019年的60%提高到了85%,在浙江、山东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部分高校,高考成绩占比也达到了85%或70%